中國有句成語:“觥籌交錯”,其中的觥是古時的一種酒杯,籌就是一種賭酒的工具。宋朝時有個詩人洪邁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一句“醉折花枝做酒籌”,由此使我想到了現代的一種賭酒的方法:折二枝小棍兒,一長一短,握在手中,由對方任意抽取一枝以長短定勝負,負者飲酒。此是現代酒籌的一種簡易玩法。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有對酒籌和使用方法的詳細描述:寶玉領著大觀園中的姐姐妹妹行了一個“占花名”的酒令,晴雯拿過來一個竹雕的簽筒,里面裝著一百支象牙做的花名簽子,搖了一搖,放在當中,又取過幾粒骰子,放在盒中,搖了一搖,揭開一看,里面是個六點,依次數至寶釵,寶釵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個什么來?”伸手掣出一簽,只見上面畫著一枝牡丹,題著“冠艷群芳”四字,下面又有一行小字,一句唐詩:
“任是無情也動人”,
又注著:在席共賀一杯,此群芳之冠,隨意命人,不拘詩詞雅謔或新曲一支為賀。按著牙簽上的酒令,寶釵與同席之人共同喝了一杯,又命小紅唱了一枝彩曲兒,便捧起骰子盒兒搖了一搖,揭開一看,只十六點兒,依次數過去,恰是探春。探春從簽筒里掣出一根象牙簽兒,上面一枝杏花,題著“瑤池仙品”四字,下注一句唐詩:
“日邊紅杏倚云栽”。
下注: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再同飲一杯。探春自己一瞧,便擱在桌上,紅了臉笑道:“很不該行這個令,這原是外頭男人們行的令,許多混帳話在上頭!北娙吮浦酱汉攘艘槐,探春再不肯行這個令,史湘云握著探春的手,強擲出個十九點,便又該李紈掣簽。
寫到這里,酒籌的形狀及具體玩法已十分清楚了,這只是書本上的記載。1982年元旦,江蘇省丹徒縣曾發現了一個銀質酒甕,其內裝有銀器950余件,其中就有銀質涂金酒籌一套,其中計有令旗一面,令旗桿一件,烏龜馱負籌筒一件,令籌五十枚,籌筒上該有“論語玉燭”四字,令籌上每枝都刻有令辭一句,均由論語一書中選出,如:
“食不厭精,勸主人五分”
“駟不及舌,多語處五分”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放”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律事五分”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觥錄事五分”
“匹夫不可奪志,自飲五分”
這些酒器上,每件都刻有“力士”銘文,據考古學家推測,這些酒器很可能是盛唐時丹徒縣地方官準備送給宮中大太監高力士的,也可能是高力士令人定做以備宮中大型宴會使用的。但在李白的詩“襄陽歌”中卻有“舒州杓,力士鐺”的句子,舒州杓是唐代舒州產的一種名梅,唐代江西出產一種名瓷,也叫力士瓷,所以“力士”也許是一種店鋪名稱或品牌名稱,至于這套酒籌的具體使用方法,因無文字記載,或許與前文中所說象牙簽的使用方法相類似也未可知。在令辭中,我們看到既罰了錄事,又罰了律事,既有令旗,又罰了多言多語者,這套令籌使用起來一定是十分嚴厲的。(雪鎮)